問:為什么很多小孩子都不讓自己的東西被其他人碰?
答:這不是“小氣”,而是兒童自我中心主義發展的結果。
有些父母反映,自己家的小朋友特別“小氣”。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東西,當別人想要拿走他們的東西時,他們絕對不肯輕易放手。
如果真的被拿走了,他們一定會急得憋紅了臉,并且放聲大哭!這是“小氣”的表現嗎?不是的,這是兒童自我中心主義發展的結果。
著名的發生認識論者和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著作《兒童的語言和思維》中提到“自我中心”這個概念。
皮亞杰的“自我中心”是指兒童不能區別一個人自己的活動和對象的變化,把一切都看作與他自己有關,是他的一部分。這里的“自我中心”,并不含有自私或者自高自大的意思,與自私決不能等同。
0-2歲的兒童,感知運算階段,他們沒能意識到自我的概念,也未能留意到自我以外的客體,物我不分,所以他們對主體與客體往往還不能區分,對身邊的事物,他們只要有興趣,便都認為是自己的了。
2-7歲的兒童,前運算階段,他們思考問題是從自我出發,思考的內容是無系統和不合邏輯的。通常兒童從自己的感覺出發,以自己的感覺為根據審視萬物。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,而不能從客觀的、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。
目前,大多數家庭以孩子為主,家中老人在家里圍著孩子團團轉,有什么事都百依百順,這無形中助長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,這是其一。
其二,大人們不放心孩子到外面跟小伙伴一起玩。孩子缺少與同齡群體的交流,缺乏合作和分享的經驗。這也是導致孩子比較“小氣”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給父母幾個建議。
第一,要漸進式地培養分享的觀念,切勿強迫孩子。
第二,通過處理與同伴的相互關系來克服自我中心。多鼓勵孩子與同伴交流,讓他在群體的情境中學習分享,讓孩子體驗到合作、協調的樂趣。
提供者:
早教育兒平臺
版權屬于:
早教網
版權所有:文章由小檸檬早教網(www.zjguakao.com)提供。轉載請說明來路!。